在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越来越受重视,数字人民币使用时的隐私保护情况也备受高度关注,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我们的隐私,我们去探究一下 。
匿名交易需求
大数据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个人隐私保护格外重视。数字人民币是流通中的现金,满足人们匿名交易的需求很有必要。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介绍,相关法规规定,电信运营商不能把手机号对应的客户信息随便提供给包括央行在内的第三方。因此 ,用手机号开立的四类钱包基本处于匿名状态 。
开户方式差异
当下,互联网支付需要绑定银行账户体系,要依照银行实名制开户要求来做,银行卡支付也是如此 。然而,数字人民币钱包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开立四类数字人民币钱包时不需要绑定银行卡,凭借手机号就能够完成 。此外,一些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也无需和用户身份相关联,如同购买“预付卡”那般便利 。
支付匿名情况
小额支付的时候,数字人民币能够达成完全匿名的状态 。大额支付的时候,“钱包”需要进行升级 。同时还要依照要求提供身份证件、银行账户等方面的信息 。不过穆长春着重指出,只有在涉及非法可疑交易等情况时,有权机关才能够依照法律规定向运营机构查询、使用用户信息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用户正常使用时的隐私安全 。
电商支付优势
用户使用数字人民币在电商平台支付,能在母钱包下开通子钱包,支付信息会被打包加密处理,电商平台看不到用户银行卡号及有效期等信息,只能看到与之关联的手机号,数字人民币收集个人信息遵循“最少、必要”原则,收集的信息比现有电子支付工具采集的信息少 。
隐私与风险平衡
只关注隐私保护,却忽略了金融产品服务在数字时代可能带来的风险,这样的话,央行数字货币就存在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可能性。数字人民币的便携性非常强,要是像现钞那样完全匿名,就会给洗钱等不法交易提供便利。所以在保障隐私的同时,还得防控风险。
制度完善展望
未来会渐渐建立起信息隔离机制,依靠这一机制来实现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的要求,明确数字钱包查询、冻结、扣划的法律条件,构建处罚机制,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法规制度。随着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完善,有希望给公众带来更便捷、更安全的支付体验。
大家认为数字人民币在隐私保护方面能实现完美平衡吗?大家认为数字人民币在风险防控方面能实现完美平衡吗?欢迎参与评论互动,若觉得文章有价值就点赞,若觉得文章有价值就分享!